跳至主要內容

先从近处做起

醒醒同学咨询日记陪跑日常约 1948 字大约 6 分钟

hi,你好。我是醒醒,一枚个人成长教练&优势教练,这里会分享我成为教练后的所思所想,以及用户的问答,可关注公众号"醒醒生活记录仪"后,评论区/私信与我交流。

前几天在生财有术的“个人优势航海”中,有个圈友提了个问题,大概意思是自己很不自信,父母也一直觉得自己学习不行,人生鲜有成功感,问怎么提高自信。

根据ta的报告和有限的人生经验,我和她交流了一番:

23 年我做过一个调查,你人生中明白的最晚的一个道理是什么,我其中一个非常优秀的朋友说:不必太理会父母的建议。

为什么呢,对普通家庭的小孩来说,小时候可能能接触的“优质信息”是很有限的,大部分信息来自父母。

当小孩什么都不懂的时候,父母说的很多话都是对的,帮我们塑造习惯,比如:不能打人、不懂礼貌、好好学习等。

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,很容易验证父母有些话是对的,形成了一个反馈:父母说的对,我是错的。如果父母实行的是挫折教育,更会如此,因为他们会强调他们是对的。

但随着小孩长大,有了自主意识,如果父母对新的时代的变化、机会等等并不敏感,还是用以前的旧知来命令、要求、提建议。

这时候往往建议很不好用,因为很多家长并不真正理解现在新兴的很多机会、全新的认知。选什么专业、做什么工作、做什么行业。

正是由于两代人长期浸泡的信息不同,很多父母给孩子的建议,往往不符合当下的时代,小时候父子的模式不好用了。

这时候小孩不想听,父母非要管,就形成了对立。

所以第一件事,是把别人对你的评价和你对自己的评价作为两个课题来看。

评价都是主观的,而越在意别人的评价,想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忽略自己的感受时,越容易无法建立自己的“内核”。

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,要研究的是做一件事的规律,如何做成一件事,自己可以从哪里做起。

如果下意识的先想自己不行,那也不用改,越想改越改不了,你的才干组合情绪会陷进去。

需要重新对你的思维才干进行训练,原来的大脑对做一件事的回路很可能是这样的:

我想做一件事—不行,我没做过我思考一下有什么做不成的因素—我要解决这些做不成的事—都有解决方案我就能做,没方案就做不成,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处理那些问题

——最后往往变成了,我不行我不行,我怎么才能行。

这是因为你的大脑端,没有接收到“你行”的信号,但是却一直在处理这种“恐惧”的情绪。无法证明你行。

我想做一件事—我有点恐惧—我来看看这件事到底每一步是怎么做的—第一步要怎么做?我来试试—好害怕自己不行—如果不行,我做哪一步是行的?—还有哪一步是行的?

举个例子,拿做优势教练来说,我刚开始也慌得要死,要放弃好多次。但我知道有一件事是必做的,就是“对盖洛普的了解”,我就盯准这一件事,每天观察各种人,想办法找客户来聊。

什么商业模式,什么产品,什么天花板明显等等,都不考虑,因为起步阶段,一定是大量的不确定和问题搞不定,但一定有一件关键的事是必做的。

对直播而言,播和优化播的效果就是最重要的,不管你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,播都是必须的。那么,如何播的更好就是关键问题。

很多人都没把时间用在研究如何做成一件事上,自然不会知道怎么做成一件事。

在了解自己到底想不想做一件事上,不要怀疑,如果感觉有点想,就去试试,觉得不对劲就停下来,觉得对就继续,用你的直觉带你走一程,这一点上你的才干非常忌讳两件事:

  1. 被别人的评价和期待绑架自己,不需要别人动嘴,你自己就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错,别人对。这时也会影响你建立信心

由于你本身关注别人的感受,尤其是你非常在意的人,不可能避免这个本能,所以考虑到底一件事是不是你想做的,往往得不到答案,有时候你可能是因为别人想做一件事,这没关系。

但当你觉得情绪不对的时候,可以停下来,你一定是没错的。

  1. 太多的东西在心里内化,想做的事没落到实践中。要在实践中建立新的正反馈,反哺你的大脑,建立新的认知:原来我能做到 xxx 。

这一点要尤其注意,想不通了就去做,做不通了再来想。做一件事之前,不要加大难度,把“我解决不了很多问题”换成“我能做的第一步是什么,完成第一步要解决哪些问题”。

顺着你的排难才干走,不要逆行的告诉自己:我不该想那些问题,只需要变成完成第一步就行。

比如直播,第一步可以是:建立账号,也可以是设置一下开播预告,也可以是直播 3 分钟,也可以是打开一下直播的 app。

动作足够小,但的确是要做的,一点点的加难度、加任务,虽慢但比停留在原地什么都不做,空内耗好。

自信的建立会在你尝试、建立正反馈的过程中逐渐增长。

不要对自己太苛刻,可以设置小目标奖励,不要设置大目标奖励。比如完成一场 30 分钟的开播,奖励自己吃个好久之前想吃一直没吃的东西。

我之前奖励自己去染了个粉色的头发,还挺好的。

大概是这五点,再推荐一本书《福格行为模型》。

上次编辑于: